英诺天使基金X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制氢与储氢技术路线探讨
8月25日,英诺天使基金联合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浙大上海校友会创业创投联谊会,以及线性资本、钛资本,成功举办“开放日”系列活动第3期创业创投主题专场“制氢与储氢技术路线探讨”。
本次活动邀请到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楼华梁致开幕词。楼院长表示,高研院以计算+与人工智能为主要技术特征,重点围绕AI、生物医药工程等领域开展前沿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高水平研究和产业应用深度结合,并简要介绍了高研院阶段性成果。
上海浙江大学高研院自“开放日”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吸引了广大校友关注,高研院大力支持与推进校友创新创业活动,是开放的创新生态平台。
楼院长表示,期待有更多创新资源能够在张江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广泛地汇聚,真正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结出更多丰硕的成果。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肖毅,代表上海浙大创业创投活动组织者表示,本次活动是近两个月浙大校友创业创投活动的第二次氢能专场。有人说今天不投氢能相当于10年前没投锂电,今天不投新能源相当于20年前没买房,足见氢能的热度。

本次两位分享嘉宾的项目是英诺天使基金投资的氢能产业链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分别代表氢能产业链上游制氢和储氢两个环节。

氢能产业中制、储、运、加、用诸多环节中,以电堆及八大部件系统为核心的交通行业构成用氢,是过去投资的重点,也是上市氢能企业的主要构成。

碳中和目标逐步临近,电力、化工方向氢能的应用愈加受到重视,其中制氢、储氢的瓶颈有望随着技术进步逐步解决。在行业仍处早期阶段,大的客户的示范项目,下游牵引上游,加上政策补贴,是必不可少的。

当目光投向上游后,制氢、储氢看什么?怎么看?相对于看单一指标、看单体设备,英诺天使基金更聚焦于从客户视角出发,比较产业链整个环节的成本、便利。

嘉宾分享环节,海德氢能CEO姚昌晟围绕“新一代电解水制氢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作主题分享。姚昌晟是清华大学博士,拥有丰富的新能源行业战略规划与落地实施经验。国家科技部氢能项目负责人。

海德氢能核心团队拥有20年以上技术研发经验,开发的新一代电解水制氢系统“氢舟™”行业唯一正向开发的碱性制氢系统。目前,海德氢能已与10余家海内外头部能源企业深入合作,落地标杆案例覆盖多元化制氢场景。

姚昌晟介绍了海德氢能公司的发展历程,自成立以来目前在北京、鄂尔多斯、南京、德国等多地设立办公室开展业务。海德氢能基于第一性原理,从绿氢场景的根本需求出发,打造了原生于绿氢时代的新一代电解水制氢系统——氢舟™

面向绿氢场景高效率、易维护、大规模、高动态的需求,海德正向研发的方形电解单片、插片式带压电堆、绿电制氢数字化控制技术,受到了海内外客户的强烈关注与认可,自2022年8月首发以来,已在各地多个绿氢项目交付运行,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绿氢示范项目更已启动超过7500小时。

氢舟™制氢系统首发以来,实测性能领先行业,以3.98kWh/Nm3电耗的高制氢效率,20-110%负荷范围、5%加减载速率的绿电适应性,实时检测、12小时内单片级现场运维的智能维护特点引领了绿氢行业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离不开跨学科人才,海德氢能秉持“事在人为、跨界创新”的人才观念,从新能源、汽车、轨道、化工、电气、软件等多个领域汇集人才,面向绿氢这一全新的领域,开展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绿氢是全球各个地区同步发展的新兴新能源领域,面向万亿级的氢能市场,姚昌晟介绍了海德氢能的理念“以客户成功为使命,以伙伴发展为责任”,坚持以可持续、可信赖的创新技术助力客户成功与行业发展,正是海德氢能的价值所在。

一九零八新能源创始人成永红教授分享了新型复合储氢材料的广阔应用前景。成永红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领军学者,国家氢能产业链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氢能储运分委员会委员,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互联网与储能研究部主任,新型储能与能量转换纳米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电介质材料设计和性能提高、新型固态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应用等研究工作。

成永红教授表示,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能源储备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氢能是能源突破的必然选择。由于以风、光、水为主体的可再生能源,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波动性,导致电网单纯依靠储电技术难以保证电网的平稳运行,必须寻找新的能源存储方式。而氢电耦合存储是解决可再生能源电网稳定性的核心策略。储电用于解决电网短时波动问题,储氢用于解决电网长时波动问题,两者相互配合有望解决超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难题。

“西氢东运”面临着巨大载体技术路线难题。高密度氢安全运输的问题如解决,尤其是未来铁路和公路协同运输,可实现大范围氢能运输。

目前,氢气有多种存储、运输方式,从效率、规模、储运安全等方面综合考虑,我们十分看好固态储氢。固态储氢有多种材料体系:稀土储氢材料、金属氢化物、金属-非金属氢化物等,其释氢有热解释氢和水解释氢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

高密度固态储氢材料储释氢密度重量比可以大于5wt.%,比高压气态和有机液态高,更合适于长期存储和远距离运输。此外,固态储氢整体上相对于高压气态来说更安全,更适合于移动应用,有助于解决高压气态氢能车不能进地下车库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便携、长续航问题。

整整三个小时的分享,吸引了近50位各地关注氢能和新能源方向的投资人和其他各界人士。现场提问不断,不断将话题引入深层次。



入群请加英小诺微信号:YN201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