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诺天使轮项目KIRI Innovation(麒砺创新)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具体的操作是,用户围绕物品拍摄30至70张照片,并上传至应用程序。照片先经过手机端预处理,再通过云端算法生成该物品的3D模型。
在导出时,KIRI提供高精度和低精度两种选择,可以满足3D打印、普通渲染等不同需求,用户按次付费或订阅付费。
据王正男介绍,KIRI采用的3D扫描技术原理,是基于多目视觉算法。由于每一件物品都拥有众多特征点,而由于照片拍摄角度不同,物品呈现的特征点也会不同。
“我们通过AI算法识别出每张照片的不同特征点,来确定物品的空间信息,从而在云端进行3D模型重建。”因此,一些材质丰富、结构复杂、色彩丰富的物品,更适合应用在3D扫描上。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扫描过程简化,但是重建出的3D模型效果却依旧逼真。原因就在于,KIRI的云端算法,通过将4K品质的纹理贴图覆盖在建立出的模型上,提升清晰度和逼真度。
“事实上,并不是每一领域都要达到工业级的精度水准。例如在低渲染能力的游戏和VR场景中,模型精度越高,反而越容易卡顿,所以它们对模型贴图有更高要求,而不是模型实际的几何精度。”

在王正男看来,KIRI的核心壁垒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是手机端和云端的配合。通过计算出拍摄图片时手机所处位置,将信息上传到云端,简化云端建模的流程。
“我们的优化路径是,让手机底层的开发算力和云端需求配合,从而降低算法成本。”目前,KIRI已经在苹果、安卓两个不同开发环境下,完成底层框架的调用。
其二是团队开发经验。KIRI的核心创始团队,从毕业设计时就专注于打造3D扫描解决方案。“当时做的是激光3D扫描设备,但我们发现由于芯片、摄像头,成本居高不下。后来又研发了硬件+手机扫描的产品。一点点积累后,才有了现在只需要手机的二代产品。”
目前,KIRI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两方面。首先是海外的UGC 3D应用。
“国外的游戏创作者和社区都比较活跃,特别是基于虚幻引擎的游戏及3D应用的开发,对于3D模型的需求极大。再加上近年来AR、VR的发展,快速的3D扫描建模工具,能够解决素材短板的问题。”
其次是国内的电商领域。借助KIRI的3D扫描技术,卖家可以将快速生成的3D模型,应用在AR展示、在线试穿等方面。
“电商的3D建模流程和棚拍大体一致,但通过3D扫描技术可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2021年双十一期间,KIRI还与宝洁、京东等达成了合作。
王正男向36氪透露,对于未来发展,KIRI有两方面规划。一方面在技术层面,通过视频录制、减少照片张数、AI辅助生成等形式,进一步简化用户3D扫描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通过积累,打造3D模型的素材社区。“目前3D素材的储量比图片少很多,但是随着未来3D模型的应用场景增多,3D素材库将是UGC创作必不可少的内容。”
目前通过KIRI Engine工具生成的3D模型资产已经达到万件,预计在2022年底KIRI将完成3D模型资产的原始积累,并向全球开放3D资产库。


团队方面,KIRI三位创始人皆毕业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其中,CEO兼创始人王正男曾就职于本田汽车公司,获2020 加拿大 30Under30 精英榜。
COO兼联合创始人胡兴壄曾就职于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加拿大零售公司 Canadian Tire,有多年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经验。
CTO兼联合创始人杨天啸曾任职麦格纳国际高级工程师,有多年计算机算法开发经验,主导底层3D重建算法开发和整合。

入群请加英小诺微信号:YN20171009